书架
大秦工程兵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窘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沈兵一边听着许应列数农家百年来的功劳一边心下暗叹:

  这农家注定是没有未来、没有前途的学派。

  原因不仅是沈兵知道百年后汉武帝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因为沈兵明白农家的兴起意味着什么……

  在农业生产不发达的战乱时期统治阶级的确需要农家。

  因为农家可以给他们带来更高的产量、更多的粮食乃至更稳定的民心。

  这些都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甚至可以成为他们东征西讨兼并诸候的基础。

  但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进入和平时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农业发展就意味着百姓已经学会了生产技术。

  学会之后就在民间普遍流传想抹都抹不掉,于是农家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更重要的还是,和平时期统治阶级对农业技术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也没那么迫切。

  比如此时秦国在邯郸三郡面临的情况……

  若是在和平时期,旱就旱呗,老天爷不下雨能怪谁?

  能给点粮赈灾就算很不错了。

  要不就把灾区的百姓迁到秦国去,正好秦国还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

  然而,因为战乱嬴政迫切的想要以三郡为基地发动战争。

  要想发动战争就必须有人有粮。

  于是不能赈灾了事更不能将百姓迁往秦国。

  嬴政能做的就只有将许应调来三郡治旱,希望能通过农家的技术治理提高产量。

  更严重的还是:和平时期统治阶级绝不允许“结党营私”。

  那什么道家、杂家、阴阳家……全都或者有可能“结党营私”。

  农家就更是“结党营私”中的“结党营私”。

  特么的天下农民都听你的,哪天高喊一声“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这大王、这皇帝还要不要当了?

  而在防范“结党营私”方面,诸国中又以秦国为最。

  秦律有“严禁私斗”。

  这里的“私斗”不是指私下里两人起纠纷打一架,这是谁也管不了禁不了的,统治阶级不会吃饱饭没事干或是脑子进水了去禁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