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山寺杏花之寻亲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往事不堪回首(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夏夜里,总是会有不少的虫子在屋子外鸣叫。这样一来,整个环境便更显静谧。
看着熟睡的千言,看着这个空空的屋子,叶枫忽然觉得可以理解了,难怪这个时空里那么多家庭喜欢多生几个孩子。抛开其他因素不讲,单单是这份热闹,就是人丁单薄的家庭比不了的。
当然,除了鸣叫的虫子,还有烦人的蚊子。可惜,这个时空并无蚊香之类的驱蚊神器。有的,不过是去湖边采摘的艾草,挂在墙上,以其气味驱蚊。
但叶枫却觉得效果却并不好,聊胜于无罢了。
只可惜,叶枫并不会萃取技术,也不会自制那些神奇的工具,只好拿着大蒲扇,为千言打蚊子,也为自己扇风取凉。
自己来这里也有好几个月了,除了晒些鱼干和套种点土豆和红薯,却一直想不到该做什么可以发家致富,这让叶枫非常气馁。
不行,必须加快脚步想方设法致富了。
也只有富裕了,才有银子。有了银子,才有寻亲和帮助别人的底气。
一边想,一边给千言打扇,一边注意院子里的动静。
陈继兴不愿意养狗,说不但有虱子,还白白浪费粮食。对此,叶枫也不好说什么。平日里倒也罢了,像现在这种时候,有条狗多好啊。
等到叶枫觉得自己有些撑不住开始打瞌睡、又不敢睡着的时候,忽然,他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同时,附近的狗吠声也开始响起。
顿时,叶枫睡意全无,来到院子里问了问门外的是谁。
听到叶氏和陈继兴两人那熟悉的声音,叶枫这才开了门,让二人进来,又迅速地关上了门。
叶氏夫妻俩一看便是满身疲惫,且一脸失望。好在这也不是他俩第一次失望了,因此看着倒并无太过悲伤。
只是,想来是真的累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陈继兴一言不发,放下包袱后,去灶间喝了一大碗冷水,脚都没洗便直接进屋睡觉去了。
倒是叶氏,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坐在堂屋里发呆。
叶枫见叶氏还不打算睡觉,现在又还不到睡觉时间,想了想,便拉着叶氏到了厨房里。
一方面,叶氏如果将这些往事说出来,心里兴许会好受一点。而灶间离睡觉的地方远些,也不至于吵到陈继兴和千言父女俩。
另一方面,叶枫也实在是想知道他俩今天到底做什么去了,以后有什么打算。
毕竟,要是寻人的话,一天时间却是怎么也不够的。
叶氏早已拿叶枫当亲弟弟看,又见叶枫把家里照顾的这样好。去年以前,叶枫不在,所以他们都是把千言放在赵氏家或者大牛妈家里。
但别人家再好,哪里有自己家好啊。
见叶枫拉着自己到了灶间,叶氏明白,叶枫肯定是想知道那段往事,而自己也的确是想找个人说说话,于是也不隐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叶枫事情的经过。
只是,听完之后,叶枫便觉得往事很多时候都并不能如烟散去,而是也许会化作愁肠百结,永远萦绕心间。
原来,千言上头果然还有一个姐姐,唤作陈千语。这也是叶氏和陈继兴的第一个孩子。
以夫妻俩的学问水平,自然起不了这么好的名字。当时还是叶氏发了狠,买了两斤猪肉并一盒子点心央了当时还在邻村私塾里教书的岑夫子给起的。
这岑夫子一来得了实惠,二来也要卖弄卖弄自己的学问才识,又因陈家村这一辈的孩子几乎都是从了一个“千”字,又见千语这孩子语笑嫣然的,一双大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于是倒也尽心尽力,起了这么个寓意美好的名字。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别,不值得叶氏付出银子和糕点。
你会这样想,完全是因为你不知道村子里其他女孩子的姓名。等你发现村子里一大堆的“小红”、“小翠”、“桃花”、“菊花”、“胖丫”之后,突然发现有个女孩叫“千语”,那感觉……
这样看来,一盒点心两斤猪肉也是值得的,毕竟名字可是要跟着人一辈子的。
可惜,好的名字有时候不代表好的命运。
因为是女孩,便成了刘老太太和黄氏俩人口中的赔钱货,实在是碍了她俩的眼。只是,黄氏不过是得意罢了,因为她头胎生的便是儿子。
但是,刘老太太却是有些不甘心的,毕竟,大媳妇二媳妇都相继生了儿子,按理说,这孕气是应该自然而然过继到叶氏身上的。
但是,叶氏居然没能继承到这份幸运,难道那算命的道士是骗她的不成?
可是转念一想,那道士的话却不像是假的,毕竟,他曾铁口直判,说自己是个有后福的,说是三个儿媳包括她最小的女儿陈五妹都会生儿子,人丁兴旺福满门。
而这判言在黄氏和朱氏身上都一一实现了,却在叶氏这里断了,这可怎么行?这样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女儿?甚至,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晚年幸福?
想到这里,刘老太太便着急的不行,看叶氏和千语也多了一份不耐烦和不友善,总是怕她俩耽误了自己的女儿。
只是,再不济,这也是她的亲孙女,又住在一起,日日都要见面的,且这千语长得着实可爱,所以虽然心中遗憾,刘老太太倒是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是以叶氏也就什么都能忍。
只要对她的千语好,脏活累活地里的活家里的活,看见什么便做什么,毫无怨言,倒是能当一个男劳动力使。
八年前,那时的千语不过是一岁多,刚刚学会走路,见了谁都是笑呵呵的,别提有多乖巧可爱了。夫妻俩当作珍宝一般养着,就连刚开始有些失望不是小子的陈继兴,也完全爱上了这个长女。
这个孩子也确实有些不同,说话比一般孩子早,懂事也早。很多时候,她能根据大人们的行为猜出一些事情。而偶尔来陈家村招学徒的岑夫子因着收了礼的缘故,想着这孩子到底是与自己有缘,也时常也逗她玩,偶尔也教她几句诗词。
这不,学会说话之后的千语,嘴里念的,不是猪啊猫啊狗的,她念的是村民们听不懂的诗词。
一日,村里的五保户兼外来户李大叔殁了。
因着到死也没有人前来认亲,他又是个绝户,村长便动员全村的人都去帮忙送他最后一程。
村民们当然是不会拒绝的。
毕竟死者为大,而且赵大叔一个人孤苦了一辈子,人也是极好的一个人。既然大家在生前不能帮他什么,便只能在他死了的时候最后热闹一次,也不枉大家相识一场。
村长率先捐出了几两银子,负责买棺材等费用。村民们自然没有这般富足,却也没有人空手而来。这家拿半块腊肉,那一家拔几棵青菜,另一家带来半碗菜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