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人类在征服星海之后的传说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三章 丁副厂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明永健把手中的专业书籍合上,凝视着它的封面。

  整个封面,就是一张连张口大笑,都显得有些阴郁的脸。

  在这张脸的一旁,写着长长的竖式书名:《我在某县饮料厂担任生产副厂长的二十年》。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者的名字:丁迪强。

  他是丁宇德先生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的祖先;而这个“某县饮料厂”,也正是阿萨饮品千年以前的“前身”。

  要不是这样的渊源,明永健助理,是绝无可能看到这本“专业书籍”的。

  严格来说,这本纸质书,在智脑里的定义并不是“书籍”,而是“古籍”——扉页的出版日期,很明确地写着“公元纪年一九九七年”的字样。

  换言之,这其实就是一千年前的某位古人,所记录的一些心得,甚至说是他自吹自擂的自传,也没有问题;而且,因为这位丁迪强副厂长的阅历和眼界——某县两个字,就说明了一切——真正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东西,他讲解得并不是很多。

  基本上,整本书里,就是“生榨果汁加糖精加开水等于饮料”的这么一个思维。

  然而,以明永健助理的专业水准,还真就只看得懂这样的心得。

  那位丁迪强副厂长,一生就研发——说是研发都算是抬举了他,其实就是抄袭复制;好吧,总而言之,他弄出了三种饮料产品。

  第一种,是他们饮料厂主打的桔子水饮料。

  这是一千年前,也就是公元纪年二十世纪中晚期,在整个华夏国范围内,都广为流传的配方:把桔汁和白砂糖(书中明确说了,他们一直都是用糖精替代的),按照一定的比例,置入开水中溶解即可。

  这个“一定的”比例,在纯手工制造的当年,其实就是“不一定的”;没人会勤快到用天平,精确称量桔汁和糖精的份量;大家都是凭着感觉,感觉放得差不多了,就直接打包拿去卖了。

  剩下的,就是装瓶和贴标了;在书中,或者是因为“研发桔子水”的过程,实在乏善可陈,那位丁迪强副厂长,在这两块写得无比详细,几乎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当成那个年代的乡镇企业开厂流程指导——但对明永健而言,这两块毫无意义。

  不对,还是很有意义的,跳过这两块后,这本《我在某县饮料厂担任生产副厂长的二十年》,明永健助理就已经看完三分之二了;这至少能够证明他的学习,还是很卓有成效的;这也是他有足够的勇气,看完这本书的根源所在。

  第二种,是他们饮料厂建立的葡萄基地,以及葡萄汁饮料。

  事实上,这个配方,自始至终都只出现在纸面上——那个年代,很多工厂的资金来源,并不是出售产品所得的利润回收,而是所谓的“上级拨款”;只是,这种“拨款”,通常都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所以,丁迪强副厂长,在厂长大人的指派下,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整出了一份葡萄汁饮料的立项计划书,再又支取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