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影视剧圆梦行动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伪)访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提到驻印远征军,就有两个人是绝对绕不开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新22师师长廖建楚。

  这两位都是一流的将领,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时,他们两位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两位将军,你见过吗?

  周景见过廖建楚,是远征回来在军部的表彰大会上见到的,廖建楚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有一股子别样的精神头。

  他还是位高材生,毕业于法国的圣西尔军校,学的机械化骑兵。

  周景还从同僚那里,听过他的一些往年经历。

  廖建楚出生于小康之家,祖父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私塾先生,父亲半耕半读。按照曾剃头的说法,那叫耕读之家。

  他上过6年传统私塾,又读过县高小,长沙岳云中学,接受了现代教育。

  中学毕业在当时可是高知识分子,稀少程度跟现在的博士教授有的一拼。

  不过,供养这么一位也是需要很大财力的,为了供他在长沙5年的学习,一个小康之家几乎竭尽了财力,连供他去广州考试的路费都没有筹集到。

  他很遗憾的错过了黄埔5期的招生,不得已只好就近从解决吃饭问题。

  当时的民国是个比烂的世界,相较其他地方的军阀来说,广州那里还是革命圣地。

  所以,之后兜兜转转,他还是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6期的学员。

  在他进入学校的那一个月,北伐军正式在广州誓师,一大帮黄埔前4期的学生开始了悲壮的军旅生涯。

  为什么说是悲壮的呢?

  因为北伐期间,大量的黄埔学生进入军队充当基层骨干,损失惨重。黄埔一期不到600人,北伐阵亡了300。黄埔2期450人,阵亡了也有200。

  黄埔一期的蒋先云,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拿了第一,是黄埔历史上第一奇才,可惜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年仅25岁就英年早逝。

  北伐胜利时,前四期的学生阵亡率高达35%,特别是一、二期高达50%左右。

  能活下来的人,那都是九死一生,大多数最后都成为两党的重要将领。

  参与北伐的黄埔学生,是幸运也是不幸。

  而错过了北伐的廖建楚,以黄埔6期的资历也后来居上,成为领军大将,年纪轻轻的做到了兵团司令,实乃军界异数,让许多人都大跌眼镜。

  前四期黄埔生,除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战将,时势使然,他们在军校也就接受不到一年的训练,就投入了战斗。

  而廖建楚入校后,接受的教育则更为系统、扎实。

  他毕业时,国民政府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支现代军队,从军校里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去法国留学。

  他参加了1930年的留学考试,成绩列前三甲。可是最终确定名额时,他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他个子矮,其貌不扬。

  在这关键时刻,廖建楚演了一出“闯宫面圣”。他直接去找校长,当着校长的面,他大呼留法生录取不公。

  一千人参加考试,录四十四名,自己笔试在前三名,却名落孙山,考官的理由是他个子矮,脸上有个疤。

  他直率地对校长说,这是选拔留法军官,又不是选女婿,相貌用得着那样重要?拿破仑的个子不也很矮?

  遭遇不公的人很多,可有这种胆量的人很少。

  蒋校长很欣赏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遂决定特批他去法国留学,临别前勉励一番。

  并向有关部门批示:该生系难得军事干才,学成归国后委以重任。

  孙立人将军,周景没见过。不过从同僚嘴中,他有多少了解些这个人。

  家里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举人,曾在皖系军阀政府入职。

  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孙立人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专业。

  他所带领的军队土木工程做得不错,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后来,考取庚子赔款计划名额,留美进普渡大学学习工程。

  当时中国大地上遍布硝烟,军阀们互相征战,把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学工程是救不了国的。

  见到这种情况,他下定决心弃笔从戎,又考进美弗吉尼亚军校,接受完整的美式军校训练。

  跟廖建楚不一样,他的个子很高1米8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