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歌的力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在太行山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八一军旗迎风扬,革命战歌多嘹亮。前仆后继为人民,人民军队忠于党。在阵阵战歌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在阵阵战歌中,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百炼成钢;在阵阵战歌中,中国革命节节胜利,迎来解放;在阵阵战歌中,亿万人民齐心跟党走,打击侵略者,让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革命战歌,句句都充满着前进的力量,曲曲都是红歌中的经典。

《在太行山上》

——献给敌后抗日军民的歌

八年抗战中,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在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歌曲《在太行山上》产生于抗战初期,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既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产生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

(一)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重峦叠嶂,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他指出:“整个华北战争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并指示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深入太行、吕梁、五台诸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坚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

1938年4月初,日军以3万余兵力分9路向晋东南地区进攻,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吃掉八路军总部,摧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在游击战思想的指导下,八路军129师避其锋芒,于1938年4月16日,在武乡县长乐村将钻进口袋阵的3千日军截为数段围而歼之,然后又乘胜追击,在高平县附近歼敌千余。此战役歼敌4千余人,收复十八座县城,粉碎了敌人9路围攻,巩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

《在太行山上》是一首特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