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工匠之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满釉进窑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萧章从小货架车的第三层拿出自己提前做的支钉。

  传说中的极致烧法支钉烧也被萧章正式打算用出来。

  支钉烧,又名支烧,多用于叠烧,正是因为汝窑而出名,当然除了汝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瓷器窑口也会用到支钉烧。

  用粘土捏成的支撑钉子,有点像山字形状,上尖而下圆,在圆形垫饼上摆放数量不同的支钉,再将上好了满釉的瓷器放在支钉上,进行烧制,用支钉烧制的瓷器,底部会留有细小的支钉烧痕,其中汝瓷的支钉痕最小,是香灰色的小芝麻状态。

  而同样会用支钉烧进行烧制的窑口还有官窑和哥窑等。

  只不过官窑和哥窑的支钉痕稍大一些,而且颜色是铁黑色的。

  当然,汝窑支烧也同样有不同的两种办法,一种是粘土直接在瓷器底部粘几只支钉,第二个方法要更细致一些,就是将瓷器放在有支钉的泥饼上然后单烧,烧好之后再将支钉敲掉。

  而在所有的瓷器中,汝窑的支烧是无釉面积最少的。

  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釉会在高温的时候熔融,经过化学变化后变成了硬度高的半透明玻璃质物质,如果挂满釉直接入窑烧制,一定会使器皿粘在窑内,所以支钉烧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然除了支钉烧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能够达到满釉的烧制办法。

  那就是另一种裹足烧的工艺。

  就是将瓷器扣过来烧,这样胎底也能上满釉,而且连支钉烧留下的芝麻大小的痕迹都没有,但是器皿口却是粗糙的,然后用金银或者铜这一类软金属将口包上,让其更美观一点。

  这种烧法当时也在萧章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这样的满釉却附带了一些金属感,不是萧章心中追求的那种一抹完美无瑕的天青色。

  所以被萧章放弃使用。

  其实如果细追到话,支钉烧工艺并非是龙泉窑口所创,因为早在五代时期,北方耀州窑时期,四川的霍家窑都出现过支烧的烧法,所以民间传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