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千金谋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章 战事(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从幽台国这次发兵侵扰南唐边境,就能够看得出来,和谈只能纵容幽台国的野心。
  和谈若是有用,旦西此时就不会带着五万兵马在南唐边境烧杀抢掠了。
  所谓的《和平条约》,只不过是幽台国哄骗南唐把粮食拱手送上的一纸空文罢了。
  柳弗愠是武将出身,认为南唐被一个小小的幽台国欺骗,实在是奇耻大辱,此时心中愤恨,恨不得立即带兵攻打幽台国的老巢。
  吴自远却道:“如今国库空虚,若是大军南征,一应军饷物资必然要从民间征收。百姓劳苦,生活已经不易,若是再加以重税收,只怕民不聊生。”
  柳弗愠当即反驳道:“给幽台国送的上万石粮食亦是从民间征收,吴尚书这个时候怎么不说百姓劳苦,民不聊生了?”
  吴自远被柳弗愠呛声,也不生气,解释道:“给幽台国送多少粮食,我们心中自有定数;可一旦与幽台国交战,战争会持续多久?能不能打胜仗?打了胜仗之后幽台国会不会退兵?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一旦两国交战持续的时间长,不但粮食等军饷物资的损耗会超过我们许诺给幽台国的粮食,而且我们还会损失成千上万的将士,这些牺牲将士们的家庭,他们不但失去了亲人,还失去了劳动力,甚至许多家庭会因此而生活无以为继。到那个时候,只怕南唐的损失要远远地超过送给幽台国的那些粮食了。”
  他之所以主和,并不是他害怕幽台国,或者害怕打仗,而是因为一旦两国交战,损失最大的不是朝廷,而是百姓啊。
  吴自远的话令李复书和主战的宰相们不由得深思起来。
  柳弗愠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他自然知道战争的损耗有多大,也知道有多么的残酷,只是.....
  “只是就算我们愿意和谈,恐怕幽台国也不愿意。”
  “哦?怎么说?”李复书着急道。
  虽然幽台国打了他的脸,他很想把这一巴掌还回去,但他身为皇帝,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办事,他须得考虑如何决议才有利于国家和百姓。
  听了吴自远的话,他心中本已经倾向和谈。只要幽台国能够继续遵守《和平条约》,不再侵扰南唐边境,他愿意送他们一些粮食以换取南唐将士的安全,使得百姓们能够休养生息。
  但听柳弗愠这话,似乎连和谈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办到的。
  柳弗愠道:“幽台国若是为了粮食才抢掠南唐边境,那他们应该会等到秋收以后再来。如今才不过盛夏,许多平民百姓家根本没有余粮,他们这时候来根本抢不到多少粮食。所以臣以为旦西此时率领五万大军到南唐边境抢掠,或许根本不是为了粮食,而是为了南唐的城池。”
  听了柳弗愠的话,李复书眉头深皱,若幽台国是为了粮食才侵扰南唐边境,那倒还好说,他给幽台国一些粮食便可以避免这一场战争。
  但幽台国若是觊觎南唐的城池,那么他是绝不可能退步的,这一战便不可避免。
  吴自远却持不同观点:“我倒觉得幽台国是为了粮食才侵扰的南唐边境。幽台国遭了水患,不但庄稼被冲毁,连去年的余粮也被大水冲走,如今盛夏时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想必是幽台国闹了饥荒,所以才不得不在秋收前侵扰我国边境。”
  柳弗愠道:“但以往幽台国也会因为缺粮食而到南唐边境抢掠,但每次派的人都不多,而且只要百姓主动把粮食交出来,他们也并不会伤人。可这次他们不但派了五万大军,还见粮食就抢,见人就杀,如此蛮横残暴,实在不像是会与南唐和谈。”
  吴自远略一思索,道:“我们去年与幽台国签订的《和平条约》,上面写的南唐每年要赠与幽台国一万石粮食,今年幽台国遭了水灾,想必是一万石粮食不足以让他们度过今年冬天,等到明年秋收,所以才会派五万大军到南唐边境抢掠,目的就是为了南唐施压,让我们给他送比去年更多的粮食。”
  李复书拍着桌案怒吼道:“幽台国说要给多少粮食就给多少粮食吗?难道要南唐的百姓养着他们幽台国的所有人?难道我南唐是幽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