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狼烟北平徐金戈杨秋萍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文三儿自从“聚宝阁”倒闭后,陈掌柜家是住不成了,他只好回“同和”车行去睡大通铺,也拉起了散座儿。他可是有日子没吃这份苦了,干这活儿你得拉着车满大街转,有时为抢生意还免不了和同行打一架,一天下来没挣着钱也得交车行老板车份儿钱,想赊着连门儿也没有。“同和”车行位于南城南横街的黑窑厂,老板孙金发早年是天津卫“混混儿”,不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

天津卫的“混混儿”是有了名的,和北平的流氓地痞、泼皮无赖不是一个路数。北平的黑道儿人物之间进行火并往往搞得轰轰烈烈,双方约好个场子开打,一般都是人迹罕至的角落,比如北海夹道、天坛的南墙根儿等地。这种火并有点儿像古代打仗,双方人马各占一边,各出一员大将“单挑”,是比试拳脚还是动刀子玩命全凭事先的约定,双方都会遵守规则,这和欧洲中世纪的决斗颇为相像。当然,也有打群架的时候,双方数十人各执器械一拥而上,真刀真枪真往死里招呼,打死个一两口子是常有的事,当一方“认栽”了,另一方则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大度,主动出钱给死伤者以抚恤,双方握手言和,从此败的一方不再“乍刺儿”,胜的一方也绝不挟胜欺负人。

天津卫的“混混儿”可不是这样,他们也是有帮有派,同样也是打架不要命,但表现形式比较独特,这和天津卫的民风有关,为此史书有明载,方志有专述。

明《天津整饬副使毛公德政去思碑》上说,天津三卫(按明代分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风俗不甚纯一,心性少淳朴,官不读书,皆武流;且万灶沿河(南运河而居)日以戈矛弓矢为事”。足见舞刀弄枪,渊源有自。天津且为水陆码头、商业城市,接官迎差,负贩走卒,互相割据,各霸一方。同时,“有等市井无赖游民,同居伙食,称为锅伙。自谓混混,又名混星子”。他们“把持行市,扰害商民,结党成群,借端肇衅”。讲打讲闹的风气,从天津城市发展最快的清代乾隆末年到光绪初年最烈。津门乾嘉时人杨无怪所写的《天津论》上描绘:“小帽歪,衣襟敞,提眉横目,慌里慌张。”绘声绘色,想见其人。

有人说天津人的起哄架秧子曾影响到中国政治与历史,这话似乎也有些道理。同治九年的天津教案中火烧望海楼、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打天津租界,与天津人这种起哄架秧子之风不无关系。据说当时天津卫鸟市前身院门口的空场上,经常聚集着大批闲人,当围攻望海楼时,他们中的一些人闻风赶去,加入围攻队伍,由起哄、扔砖头终至放起火来。还有一本笔记记载:“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土棍若干人,相聚攻教堂。堂破,得盲儿无数,益信被拐儿童遭剜目之惨。实则盲(童)学校之学生也。土棍等益怒,乃杀教士,并焚教堂。”由此可见,天津“混混儿”起哄架秧子的水平高于北平的地痞流氓。

清末的天津混混儿讲究“花鞋大辫子,一走一趔趄”,辫子既粗且松,有的每股中还插茉莉花儿一朵;额贴太阳膏;行路时一只手伸入大褂的纽襻下,半提衣襟,一瘸一拐,表示自己身经百战,曾伤筋动骨,落得残疾。轮到孙金发这辈儿上,天津混混儿的规矩已经形成,出现众多的“流派”。打群架动刀子的固然有之,可孙金发却看不起这个,他有自己的方式。若是和哪个团伙有了过节,需要一争长短,他们讲究“文打”。先是派出一个最“横”的混混儿单刀赴会,单身到对方地盘上叫板,这混混儿既不带家伙也不会什么武功,说白了就是找挨揍去了,你不揍都不行,若是不揍他就当你是不敢揍,先从你家十八代先人骂起,再向五服之内漫延,污言秽语、日爹操娘不绝于耳。总之,非把你骂得火冒三丈揍他不可,这就算达到目的了。他把脑袋一抱,两腿一夹护住裆部,屈膝弓背侧躺在地上,任你拳打脚踢,乱棍齐下,哼都不哼一声。这半边身子打烂了,他一翻身又把那半边身子让出来给你打,越打得血肉横飞,人家神色越发安详,仿佛是酒足饭饱后让人按摩一样,嘴里还连声喊舒坦。他的意思很明显,有能耐你就打死我。毕竟人命官司非同小可,一出手就把人打死总不是个事儿。要是你不敢把他往死里打,那好,你算“尿了”,认栽吧,摆席赔礼让出地盘不说,往后不管在哪儿碰上,您得鞠躬叫爷。

“同和”车行老板孙金发的身子骨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他今年五十八岁,这辈子统共挨过多少次揍,他自己是记不清了。反正是两边的肋骨没一根儿好的,从脸蛋到屁股蛋伤疤排列得密密麻麻。纵观百业,在哪行混饭吃都得有手艺,孙金发的手艺就是能扛揍,属鸭子的——肉烂嘴不烂。北平的叫花子是个人都会来套“莲花落”“数来宝”什么的,可京油子却说不过卫嘴子,要是叫起真儿来,天津快板比“莲花落”“数来宝”更贫,孙金发的天津快板完全是挨揍时的即兴创作,打得越狠他越有灵感,挨一拳口吐莲花,再挨一脚妙语连珠,这事儿怪了,若是不挨揍他一句也说不出来,还真有点儿贱骨头。天津卫是什么地界?水陆通衢、五类杂处之地,在这儿能混出点儿名来可不容易,孙金发愣是在混混儿群里成了名,人称孙二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年孙金发在海河边上和大名鼎鼎的“海河帮”叫板,照例是一抱脑袋一夹裆侧躺下去,只当自己是个沙土袋,任打任踹您随便。“海河帮”的帮主绰号“海河蛟”,是个心毒手狠的角色。那几天海河蛟正浑身较劲手痒痒,见有人躺在这儿让你打,那就对不起了,不打白不打,他先是运足了气照孙金发的软肋给了一脚,这一脚踢断两根肋骨,孙金发面不改色大叫:“舒坦,真他妈的舒坦,再来两下……”

海河蛟又是一脚,孙金发却即兴创作起天津快板来:“爷住天津卫呀……”

“嗵!”“嗵!”又是几脚。

“是吗也学不会……”孙金发接着说。

又是一阵雨点儿般的拳脚。

“学会了×你妈呀,是专和你妈睡……”

海河蛟是个大孝子,最忌讳有人骂他娘,于是火冒三丈,指挥手下人把孙金发往死里打。孙金发神态自若地挨着一下一下的重击,照样念着天津快板,污言秽语一句跟着一句,抑扬顿挫,合辙押韵,海河蛟家族里的女性长辈挨着个儿让他×了一遍,最后骂得海河蛟汗都下来了。他算看出来了,眼前只有两条道儿好走,要么打死他算了;要么自己认栽。要说打死他,海河蛟倒也没什么下不去手的,问题是一旦出了人命,他在地面儿上未必罩得住。唯一的办法就是抛下多年积蓄的家当远走他乡,可话又说回来了,为这么一个泼皮值当吗?你要是不打死他,任他把十八代先人都×一遍,往后还怎么在天津卫混?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时孙金发光棍一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把脚一抬,全家上路。他怕什么?这条贱命不值钱,打死就算了,打不死您就拿钱来摆平吧,钱到手了还要当你的爷。

最后海河蛟很明智地选择了认栽,让出地盘,赔了一大笔钱又叫了声“爷”了事。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孙二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既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在混混儿群里,孙二爷理应是状元。

然而孙二爷终于有一天也栽了,而且是彻底断送了他的混混儿生涯。

那天孙二爷逛街逛到南市口,发现新开张了一家饭庄,门口的横匾上写着店名“金法楼”。孙二爷不识字,他扫了一眼没在意,正要过去,他身边一个能识几个字的小混混儿说话了:“二爷,这家饭庄起的名儿可有点儿不对,您听听,愣敢叫金法楼,这不是和二爷您叫板吗?”

孙二爷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不禁勃然大怒:“没错儿,这名儿起得是不地道,金法楼?犯了咱爷们儿的名讳,这不明摆和咱爷们儿过不去吗?行啊,咱们走着瞧……”

当天夜里,孙二爷派了几个小混混儿给这家饭庄粉刷了一遍门脸儿。当然,粉刷的材料不是油漆和大白,而是稠稠的、已发酵成绿色的大粪汤,愣是熏臭了一条街,第二天那条街上连行人都没了,苍蝇们倒是成群结伙去逛街了。

孙二爷这下捅了马蜂窝,那家饭庄并不好惹,买卖是几个人合股的,最大的股东是个日本浪人,叫木田八郎。此人在日本国内也不是个良民,是个有黑社会背景的人,不知因为惹了什么事才跑到中国来。木田八郎是个剑道高手,总挎着一把武士刀,指名道姓地要和中国武术名家比武。他是个不安分的人,平日无风还想搅起三尺浪来,何况这次孙二爷惹了他。

木田八郎派人给孙二爷送了帖子,约孙二爷于某日晚在四平道的一片空地上决斗。孙二爷接到帖子时正在茶馆里喝茶,一听木田提出的要求他乐得把嘴里的茶都喷出来了。他心说这东洋鬼子简直是个“棒槌”,他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天津混混儿?你有武艺可二爷我不和你玩,二爷走的是挨揍的路子,伸着脖子让你打,有能耐你打死我,你要不敢咱就换换,你躺下让我打,二爷我揍不出你屎来,就姓你的姓。

那天晚上孙二爷带了几个小混混儿准时赴了约,一个叫小二的混混儿还拎着一个小铁桶,里面装了半桶刚从茅坑里捞出来的新鲜粪汤。

木田八郎是一个人来的,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和服,脚上蹬着木屐,左手握着一柄带鞘的武士刀。一看他这身行头,孙二爷和几个混混儿都乐了,这小子简直是个生瓜蛋子,任吗不懂,和天津混混儿叫板,他带把破刀来干吗?对这类生瓜蛋子,孙二爷是不屑于亲自上阵的,二爷不打算给他这个脸。

孙二爷用手一指:“你,你打头一阵。”

一个叫秃子的混混儿应声走上前去,秃子当混混儿有十来年了,也算身经百战挨过几十顿揍了,是孙二爷的得力干将。

木田八郎警惕地注视着向他走来的秃子,他心里暗暗惊讶,对方居然赤手空拳来和他交手,莫不是精通空手入白刃的功夫?看来此人是个高手,须小心对付才是。木田八郎不敢怠慢,他“唰”的一声钢刀出鞘,伴随着一缕金属的铮鸣声,黑暗中漫起一抹寒光。他双手握住刀柄,立好门户,静静注视着走近的对手。此时木田八郎浑身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整个身体犹如已搭在弓弦上的箭……他突然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对方怎么双手抱头,身子一侧躺下来了?这是什么门派?地躺拳?还是什么更神秘的中国功夫?木田八郎一时发起愣来。

对面的孙二爷和手下几个混混儿早已乐得前仰后合,都捂着肚子喘不上气来。孙二爷上气不接下气地喊:“小二,你……你他妈的还愣着干吗?去,给这小子洗个澡……”

那边的木田八郎还没醒过味儿来,他发现又过来一个人,手里还拎着个水桶,仔细看看,没错,是个水桶,而不是什么兵器。这是干什么?木田八郎正在纳闷,只见小二一托桶底,一团黑乎乎、黏稠的液体迎面泼来……一股恶臭四下漫延开来,木田八郎往脸上抹了一把才发现是大粪,他恶心得差点儿吐了出来。这半桶大粪一点儿没糟蹋,全部泼在了他的脸上和身上,还有一部分进到了嘴里。木田八郎气得发疯,身为日本武士,尊严比性命都重要,如今被人泼了一脸大粪,简直是奇耻大辱。这些可恶的中国流氓,他们必须用血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木田八郎双手握刀,黑暗中寒光一闪,小二的笑声戛然而止,锋利的武士刀将他的头颅齐崭崭地劈成了两半……

饶是混混儿们身经百战,也从没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他们耍泼皮是建立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知道对方不敢要他的命,如果不是被掘了祖坟,对方也犯不上要他的命,为这条贱命吃官司不值得。而木田八郎的确是个生瓜蛋子,他可不管这些,一出手就劈开了对手的脑袋,这也太不讲规矩了。混混儿们的神经终于崩溃了,最先蹿起来的是躺在地上准备挨揍的秃子,他被吓破了胆,不打算玩了。孙二爷愣了一下,突然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带着颤音的怪叫,叫声没落,孙二爷已经蹿出了十几米,小混混儿们也一哄而散,跑得一个比一个快。

这件事在天津卫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大是因为此事见了官,既然是出了人命官府便不得不管了,但中国的官府管不了日本侨民。天津有英、法、日等国的租界,还有万国租界(公共租界),清政府当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还在生效,日本人在租界里有驻兵权,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司令部就在天津。偌大的一个天津唯独中国政府没有驻兵权。这叫什么事儿?日本侨民归日租界的领事馆管理,日本人在中国就是犯了天大的事儿,日本领事一句话就能打发了。这没办法,人家有“领事裁判权”,或者叫“治外法权”。比如这次日本侨民木田八郎杀了人,日本领事告诉中国官员,木田八郎犯了罪,已被送回国严惩了。这案子就算了结了,至于木田八郎回国是否受到法律的制裁,那只有天知道了。

这件事损失最大的还是孙二爷,因为孙二爷所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这种职业是栽不起的,你九十九次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一次走了麦城,对不起,就这一次您就认栽吧。天津卫这个大码头是不收留失败者的,混混儿靠什么扬名立身?靠的是命贱,这条命不值钱,随时可以和富贵人换命,人家舍不得和你换,得嘞,你就赢了。怕死是混混儿的大忌,要是有一天你突然觉得自己那条命也值钱了,舍不得和人家换了,那么这行你算干到头了,识相点儿你自己卷铺盖滚蛋,不然你自己手下的喽啰也得把你打出天津卫,因为他们没必要再认一个没能耐的人当大哥。

孙二爷是个明白人,不管自己年轻时有多少英雄业绩,反正这回是“尿了”,几十年挣来的面子毁于一旦,他认栽。混混头儿是别想干了,他该挪挪窝儿了,好在手里还有些积蓄,孙二爷跑到北平开起了人力车行。

北平的粮价飞涨引起市场萧条,百业凋零,连洋车夫的生意都少了,市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糊口,谁有闲钱坐洋车,有事儿上街自己溜达着算了。

文三儿近来生意不太好,连着几天都没挣着钱。今天也是如此,都下午四点多了,挣的钱只够交车份儿,他从前门火车站一直溜达到虎坊桥也没见有人坐车。天冷得邪乎,西北风就像小刀子,一个劲儿地戳他的脖子,冷风顺着脊梁往屁股沟那儿溜,那件破棉袄实在扛不住冷。文三儿一跺脚不干了,收车!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文三儿回车行刚放好车,见孙二爷捧着铜制的水烟具从屋里出来,他见了文三儿便和气地问:“怎么着文三儿,这么早就收车啦?”

文三儿哈哈腰道:“二爷,今儿个天儿冷,实在拉不着座儿。”

“这就对了,天儿冷就早点儿收车,别为多挣俩钱儿就不要命,一会儿到我屋里烤火,顺手推两把。”

孙二爷喜欢推牌九,平时不玩,只是见谁手里有了俩活钱,他的赌瘾就容易犯。他要想玩而别人不玩,这就是看不起他,孙二爷就要发火。问题是孙二爷掷骰子的功夫早已炉火纯青,随便一扔,想要几点有几点,想从他手里赢点儿钱,门儿也没有,除了南横街口巡警阁子里的王巡长能赢他。王巡长掷骰子的本事不大,可王巡长有个毛病,输了就瞪眼,手还爱往腰间的枪套上摸,看着怪吓人的,所以孙二爷赢不了他。除此之外,有一个算一个,孙二爷还没遇见过对手呢。

文三儿心说这老东西可真有眼力见儿,自己喝了一天西北风,连饭钱都没挣出来,哪有钱玩牌九?车行里的伙计们谁不知道,和孙二爷推牌九就等于给这老东西送礼。文三儿心里琢磨着,是不是求求孙二爷,把今天的车份儿免了,不然他今天要饿肚子。

孙二爷站在车行的院门口,一边吸着水烟一边看街景。车行隔壁的院子里传出一阵电锯开木料的刺耳噪声,这是一家木材加工厂,孙二爷刚来时对这种噪声很不适应,经过一番较量,木材厂的于老板被摆平,定下了每月付孙二爷“耳朵磨损费”的协议。看来只要交钱,孙二爷的耳朵还是可以适应任何噪声的。

而今天孙二爷又发现了问题,马路对过不知什么时候新开了一家烧鸡店,牌匾上写着“满口香”三个颜体大字,烧鸡店的窗口挂着一溜儿油汪汪的烧鸡,顾客进进出出,看来生意不错。

文三儿跟在孙二爷身后,想开口提免车份儿的事,他仔细斟酌着词句,好不容易鼓足勇气,正要开口,见孙二爷突然神色大变,他脸上的肌肉抖动起来,面颊上的伤疤也渐渐变成了紫红色,这都是孙二爷发怒的前兆,看样子是什么事儿又招孙二爷生气了。

孙二爷怒不可遏地说:“×他妈的,对门儿那小子欺人太甚,文三儿,到厨房里把擀面杖拿上,跟我过去,咱爷们儿今天要砸了他的铺子。快点儿,怕什么?有我顶着呢。”

文三儿不知道对门儿的烧鸡铺子如何得罪了孙二爷,既然是老板发话了,他自然要服从,有老板顶着,他怕什么?砸哪儿他都不怵。当然,要是砸街口的巡警阁子那可另当别论了。

文三儿二话没说,找出了擀面杖拎在手里,跟着孙二爷来到了烧鸡店的门口,文三儿掂掂擀面杖请示道:“二爷,先从哪儿砸?您说话。”

孙二爷摆摆手道:“先不忙,咱爷们儿好歹也是生意人,讲究的是先礼后兵,他要是不懂规矩,就别怪咱砸他的买卖。”

北平人对看热闹是从来不落空的,就这么一会儿,周围已经围上了十几个闲人。人多了好,孙二爷要的就是这效果,他扯着嗓子喊了一句:“谁是老板呀?他妈的给我滚出来!”

烧鸡店的老板赵宝才是河北衡水人,五十多岁。衡水的老白干和烧鸡都颇有名气,赵老板刚盘下这个铺子,打算在北平城里闯闯牌子,今天是开张的日子。外乡人进北平做买卖,人生地不熟,最怕惹事,赵老板一边往外走一边在纳闷,我没得罪人啊。

文三儿觉得自己有义务给赵老板介绍一下,他面前站的是何许人也,于是便大模大样地训斥道:“你是老板,怎么这么磨蹭?这是‘同和’车行的老板孙二爷,有事儿要找你问话。”

赵老板冲孙二爷一抱拳赔笑道:“哟,孙二爷,您老来啦,在下赵宝才,河北衡水人,小店刚刚开张,我还没来得及拜访孙二爷,要有什么得罪二爷的地方,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今天这事儿……二爷,您得让我闹个明白呀。”

孙二爷说话了:“噢,你还不明白,这么说是我欺负你了?”

“哪儿的话?二爷,您别误会,我可没这个意思,您先消消气,有话慢慢说。”

孙二爷指指挂在钩子上的一排烧鸡蛮横地说:“姓赵的,你甭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瞧瞧这烧鸡,有你这么挂法儿吗?”

赵老板仔细看看烧鸡,怎么也看不出这烧鸡如何得罪了孙二爷,他赔着笑脸说:“哎哟,二爷,我还是不明白……”

“你少跟我这儿装孙子……”孙二爷勃然大怒,“姓赵的,你瞧瞧这一溜儿烧鸡,个个都拿屁眼儿对着我的大门,你看咱爷们儿好欺负是不是?”

赵老板这才恍然大悟,好嘛,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要这么说,每天从我这儿过马路的人多了,哪个不是拿屌冲着“同和”车行的大门,你怎么不找过马路的人麻烦?当然,想是这么想,赵老板是个讲究和气生财的生意人,他不想把这点儿小事闹大。

“孙二爷,这事儿怨我,没想到二爷忌讳这个,您消消气,我叫伙计把烧鸡拿下来,以后我挂到里面去,保证不会再惹二爷您生气。”

孙二爷用鼻子哼了一声:“少来这套,以后是以后,现在是现在,一码说一码,今天这事儿怎么办?”

赵老板的儿子是个二十来岁的精壮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此时有些忍不住了,抄起一把菜刀冲出来朝赵老板喊道:“爹,咱没招他,他是欺负咱外乡人,您别求他,我看他敢怎么着。”

孙二爷冷笑一声:“嘿?小兔崽子,胎毛还没褪呢,就敢跟你爷爷这么说话,活腻了吧?咱爷们儿玩刀子的时候,你小子还在你爹腿肚子里转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