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农门秀色之医女当家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76章 红白喜事,李家大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季红才十四岁,放在二十一世纪,还只是个中学生,苗氏却已在准备着给她说亲。

  季菀想到了自己。

  其他方面周氏再是开明,在儿女终身大事上,是不会因为舍不得而耽误的。

  前段时间,母亲便已经在她跟前提过一次。最迟十五,母亲铁定会给她说亲。

  一个门当户对,品行良好的…陌生人。

  想想季菀都觉得好可怕,却没办法反驳或者制止。在开放的二十一世纪,大龄不婚族尚且遭人诟病,莫说封建保守的古代了。

  这种忧虑,直到两日后,她从母亲口中得知赵茵已定亲。

  季菀震惊,“定了谁家?”

  “她嫂子许氏的一门远亲,姓严,就住在登县周边。早年严家与许家有些龃龉,便没有了往来。”周氏与女儿说起原委,“正月初二,许氏回娘家拜年,听父母说起严家二老相继离世,家中次子因守孝六年,以至年过二十还未娶妻,便想到阿茵如今婚事还没有着落,就特意打听了一下。严家兄弟姐妹四人,长姐出嫁数年,长兄也已娶妻,还有个八岁的幼弟。家有良田,日子虽算不得宽裕,倒也衣食无忧。”

  “茵姐也同意了?”

  “嗯。”

  周氏道:“我瞧阿茵这几个月来开朗不少,应是想开了。严家人口简单,又和许家沾亲带故,也不算外人,阿茵嫁过去,想必不会受委屈。”

  季菀沉默了会儿,又问:“婚期定在什么时候?”

  贫苦人家都早成家,二十岁还光棍的,算大龄剩男了。好容易出了孝,应该会趁早完婚。

  果然…

  周氏叹了声,“原本你宋姨想着至少得明年把阿茵嫁出去,可严家三郎年纪大了,再等不得,便定在了九月大婚。”

  赵茵今年才十四,还是个未成年啊。

  季菀再次明媚的忧伤了。

  万恶的封建制度,坑爹的早婚早育。

  过两年轮到她…Ohmygod!她的青春才刚开始,不想那么早步入婚姻殿堂,和一群妇人打擂台蹉跎大好时光啊。

  她郁闷,但看到因顺利定亲而心情不错的赵茵,她也只能祝福小姐妹得遇良缘。

  “对了茵姐,你二哥也要成亲了吧?”

  “七月十八。”赵茵脸上带笑,“还有三个月呢。”

  若非前头兄长还未娶妻,怕是赵茵的婚事还得提前。

  胡翠、季红、赵茵…这还不算,隔日冯梅牵着小虎子过来串门,几个小姐妹凑在一堆儿说话,季菀看眼在院子里玩耍的两个小家伙,问道:“你二姐呢,怎么没过来?”

  冯梅诧异道:“你不知道吗?她下个月初就要出嫁了,天天被大伯娘拘在家里,不许出门。”

  季菀愕然。

  她怎么给忘了,冯月比赵茵还大一岁,去年就已定亲,今年自然是要出嫁的。

  季菀再次郁闷。

  怎么她的好姐妹,都赶上今年出嫁?

  冯梅似乎也想到了这一茬,略显惆怅道:“咱们村今年好些家都有女儿出阁。我娘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家的人了,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以后咱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她看看季菀,更加忧伤道:“你们也快要搬去县里了,以后我连个说知心话的姐妹都没有…”

  “胡家不是还有好几个姐妹没定亲吗,你还嫌寂寞啊?”季菀笑道:“再说翠姐嫁给我大哥了,不就跟你们做邻居了嘛。”

  “说得也是哦。”

  冯梅本就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很快就忘记了这茬儿。

  相亲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季红和两个堂妹呆在后院,紧张得双手紧握,脸儿也红红的。

  郑清走进来,笑道:“大姑娘,二姑娘,洪家的人来了,管家正引着去厨房,夫人让你们过去。”

  季红一张脸完全烧着了,低着头不说话。

  季菀笑着过来拉她,“走,我们去看看。放心,就躲在偏厅,有帘子挡着,你适当的露个面就成,旁人不知道的。”

  她给妹妹使了个眼色,两姐妹连拖带拉的把季红拽去了前院。

  周氏是当家夫人,她想着反正家里吃米,不如就从洪家买。若侄女儿和洪家的婚事不成,好歹还有一笔买卖做,洪家也不会觉得被下了脸。所以她让洪家少年到前厅,与他商议。

  苗氏自然也在。

  妯娌俩坐在堂屋,两双眼睛打量着洪家儿郎。

  “我原是南方人,就好吃大米,听说你们家做米铺生意也好些年头了,不知是否可以送货?”

  洪家少年叫洪兴,他也知道自己今天来的任务,没想到还有额外的收获,当即喜上眉梢。

  “可以的,夫人要多少送多少。”

  周氏含笑点头,“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搬去登县,如果你们方便的话,那就每月初十送货,可好?”

  “行。”

  洪兴满脸笑容,“我回去后就告诉父亲,日后必定准时送货。”

  苗氏坐在下方,不懂声色的打量他。

  洪兴今年十八岁,算不上多俊朗,却十分周正,五官柔和,看着就像个脾气好的。跛脚并不是太严重,并不影响行走。又见他行止规矩,谈吐大方,心中甚是满意。

  她瞧瞧瞥了眼隔帘后探出一张脸的女儿,只见女儿双颊泛红,眼神带羞,很明显也是满意的。

  洪兴似有所感,抬眼看过去。

  季红吓了一跳,连忙放下了帘子,那含羞带怯的清秀小脸,却已被洪兴尽收眼底。

  父母给他相的人,必定是贤惠的好女子,他没什么可挑的。他也知道,自己身带残疾,谁人见了都嫌弃。要不然就是看在他家里条件还不错,为着钱财而来。

  这种人,是不会真心待他的。

  他又是家中独子,若遇心术不正的人,恐二老悬心,家宅不宁。

  刚才躲在帘子后的,便是季家大姑娘吧?他听父母说了,季家已分家,这位季家姑娘,是大房的,上面还有一个兄长季平,日后可能要参加武举。

  除此之外,季家还和北地将士有生意往来。有这样的人脉,季平以后必定入伍为军官。

  这么好的人家,其实是他高攀,更没资格挑剔什么。而且那位季姑娘,容貌清秀,眉目温婉,瞧着便是个极好相处之人。最重要的是,她眼中没有任何嫌弃之色。

  他心下欢喜,眼里便带了一抹柔色。

  周氏让曾元送他出门,然后看向苗氏,“大嫂,我瞧着这孩子倒是不错,敦厚实诚,你觉得呢?”

  苗氏点点头,“你大哥早私下里打听过了,品行良正,没有不良嗜好,我看着也是个好孩子。”

  “那就叫阿红出来,问问吧。”

  周氏笑着看向帘子后。

  季红背靠墙壁,脸红如血,羞不自胜,根本不敢出去。季菀偷笑,掀开帘子对母亲和大伯娘点点头。

  苗氏早看出女儿是满意洪兴的,这会儿不过是不好意思罢了。便笑着告辞,带着女儿回家后仔细问了一番,季红羞答答的,低声道:“爹娘做主便是。”

  见此,苗氏便彻底放心了。当天晚上,便与季海合计了一番,很快就把这门婚事给定了下来。

  至于吴家那边,先前本来也没挑破,倒是没什么下不下脸面的。苗家大嫂得知这个消息,倒是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自然少不得在背后说苗氏的坏话,苗氏就当不知,安安心心的筹备长子的婚事。

  季平靠着季菀的关系入了将军府学艺,这事儿很快就传遍了全村,都夸胡翠好福气,攀上这么好的亲事,说不准未来还能做官太太呢。

  胡翠娘却喜忧参半,“季家现在还不显,季平又是个实诚的孩子,你俩也算是青梅竹马的情分,你嫁过去后他自会待你好。可瞧着季家蒸蒸日上,三房这边马上要搬去县里了,季平又日日出入将军府,以后只怕大小也会是个军官。他发达了,你固然跟着沾光,却未必能独享这份恩荣。”

  有钱人家三妻四妾实属平常,更何况官老爷?

  女儿是个农家女,她就担心未来姑爷发达后接触的达官贵人多了,瞧不上女儿。

  胡翠原是极满意这门婚事的。

  季平和她同村,自幼一起长大,知根知底,又彼此恋慕,季大叔夫妻俩也不是刻薄的长辈,她和季家的几个孩子关系也好,嫁过去后定能和和美美。

  但经母亲这么一分析,她才从懵懂情爱里抬起了头,短暂的慌乱后,她镇定道:“娘,阿平不是这样的人。”

  胡翠娘摸了摸女儿的头,叹息道:“傻孩子,人心易变,最是经不起诱惑。阿平现在是赤子之心,那是因为他和你一样,都是山野乡村里一个穷小子。他现在对你好,固然真心,可以后呢?你没发现阿平如今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吗?他认识的人多了,而且都是和咱们不一样的人,他心心念念的是武举上榜,光耀门楣。他会渐渐走向另一个圈子。而你,依旧还是农家小户里的上不得台面的姑娘。纵使他不嫌弃你,你要如何去跟那些妇太太们相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初跟季家定亲,胡翠父母都没想过季平能大富大贵,都是乡下老实人,一心想着女儿嫁得好人家,一辈子平平顺顺,相夫教子便是最好。如今情势不一样了,夫妻俩都是忧大过喜。

  胡翠怔怔看着母亲,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娘,我该怎么办?”

  她眼神茫然又无助,希望母亲帮她指点迷津。

  胡翠娘心疼的握了握她的手,道:“好孩子,别怕,听我说。你周姨是富贵人家出来的千金小姐,见过世面,她教出来的孩子,也都识文断字,气度不凡。从明儿个起,你便多去她们家走动走动,多学规矩,多识几个字也是好的。”

  周氏家很快就要搬去县里了,若不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