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战国系年传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六六:跨齐入晋都君遇左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师徒二人下泰岳,一路西行,临近黄昏,来到泰山西麓的一个城邑,都君邑(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

看看天色,禽滑厘对墨子道:“看这小城,人口应是不多,师父,看来我们需要找户人家过夜了。”

墨子点点头:“去问下吧,若有哪家愿意留宿,我们支付一些钱粮回报。”

那禽滑厘向城内寻去,在那城中,看到一户大户人家,便上前去扣动门环。时间不长,有位老者开门,眯缝着眼,盯着禽滑厘看了看,又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问道:“这位小哥,不知有何事前来敲门?”

“老伯,我与师父从外地赶来,路过此地,想在您这借宿一晚,您看可行否?我等愿出些饭资。”禽滑厘拱手道。

“原来是过路的,那进来吧,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只有些粗茶淡饭。至于饭资什么的,不需要,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这老者开门请禽滑厘进屋。

禽滑厘先让师父进入,墨子向这老者拱手道:“叨扰老伯了!”

跟随那老者进入。这老者边走边说:“正好我们也准备吃晚饭,便一起用餐吧。”说罢,对着里屋喊道,“老婆子,多添两副碗筷,有两位赶路路过,在咱家住一晚。”

“好的,老头子。只是没有准备什么菜,有些寒酸了。”一个老妇人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大娘,不必准备,就是家常便饭就好。”墨子微笑的向那厨房道。

声音刚落下,一位老妇人端着一些碗筷走了进来:“坐吧,先吃着,不够我再做些。”那个时代民风淳朴,没有那么多功利心。

“多谢大娘,您也坐下一起吃吧,这番真是叨扰了。”墨子起身让道。

吃过晚饭,禽滑厘帮助那老妇人收拾碗筷,那老者让墨子自便,自己则来到屋内,将油灯点起,取过砚墨,研磨起来。

墨子一见这老者似乎要写字,便上前道:“我来替您磨墨吧。”

老者看了眼墨子,点点头,唠起家常话:“小伙子,听你的口音不是附近的,这是要去哪啊?”

“我是宋国徽山人氏,和弟子去瞻仰了泰岳,这下了泰山,准备去往那晋国,恰好路过这里。看老伯这墨砚,不是凡物,看来老伯也不是普通人啊。”墨子笑笑道。

“好眼力,小伙子!”老者赞道,“我这墨砚啊,乃是好友从越国歙县带来,礼物贵重与否不重要,关键之这情义深哪!”老者一边说一边取出一副空白竹简,展开铺好,将那油灯挑亮,“唉,年纪大了,眼神越发不济了,写个字都看不清了。”说罢又取出一副竹简,那竹简却是已写好字迹。

墨子用眼扫了一眼,却是历史编年记载,又向桌边看去,那放着好多竹简,那竹简外面标有标记《春秋五》。墨子眼前一亮,问道:“老伯,您这部书是仲尼先生的《春秋》么?”

那老者抬了头看向墨子:“小伙子,你也知道这部书?不简单啊,怪不得可做那小伙的师父。”

“那您这是要做什么?是抄书还是编写什么?”墨子问道。

“这《春秋》,是我的好友所写,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每年发生的大事,我看其有些事件描写的太过简单,便想趁有生之年为其做下注解,方便人们更清晰了解历史。”

“不知老伯如何称呼?您这番作为可称名垂千古啊,小子墨翟钦佩至极!”说罢,墨子起身向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