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传世宝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而这时殇公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要亲往吊唁孔父嘉。
华督知道后又故伎重演,他对士兵们说:“大家都知道国君最是宠信司马,他要怪罪下来,你们还能活么?”士兵们凭着一股热血杀了孔父嘉,这时候静下心来,都觉得后怕。“不如并行大事,迎接先君之子冯为国君,方可转危为安!”华督继续启发。
于是士兵们埋伏在孔父嘉家门口,将前来吊唁的宋殇公杀死。
华督把持了朝政,象征性诛杀了几个人表示为宋殇公报仇,然后派人入郑迎接公子冯。
郑庄公亲自为公子冯送行,临别时,公子冯长跪不起,他流着泪说:“自当世为陪臣,不敢二心!”郑庄公将公子冯扶起,也是一副好生感慨的模样。
公子冯顺利即位,即宋庄公,宋国的国策由反郑转为亲郑。春秋初期最大规模的中原混战随着宋国立场的改变终于告一段落,中原诸侯尽皆依附于郑国。
宋庄公仍以华督为太宰,在未来的执政生涯中,这一对故友配合默契,宋庄公对华督言听计从,华督也对宋庄公尽心尽力。为了使宋庄公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华督四处游说行贿,甚至将宋国的传世宝鼎“郜鼎”送给鲁国。
三种:镬鼎、升鼎、羞鼎。镬鼎形体巨大,一般没有盖,主要用来煮白牲肉。升鼎也称正鼎,是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熟肉的器具。羞鼎则是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所以也被称为“陪鼎”。周天子赐予诸侯鼎彝也有一些惯例:一般是诸侯立了大功或者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天子会命工匠铸造青铜器并且刻上文字作为奖励,这是诸侯的荣耀。所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汇—鼎铭,说的就是鼎上铸刻的铭文,又称为钟鼎文、金文,因此这种具有记载性质的铭文成为了研究古文字、历史、礼仪、职官、制度的重要材料。
一般情况下,钟鼎文刻于镬鼎、升鼎。华督送出的这个郜鼎又被记载为郜大鼎,从名称上看应该是镬鼎。不过遗憾的是考古没有出土过郜鼎实物,也没有关于郜鼎上铭文的记载,具体这个鼎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力挺宋庄公,郑庄公还特地约上齐僖公鲁桓公,在稷地为宋庄公搞了个加冕仪式,并且承认华督的太宰地位。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一种新的政治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在诸侯国的政权重建问题上,代表着最高权力的周王室被凉到了一边,几个绘声绘色的诸侯代行了周天子的职责,这就是“政由方伯”,这个无名有实“方伯”毫无疑问就是如日中天的郑庄公。
而大臣谋逆弑君也就这样被默许了。
为了利益,不问道义,各诸侯国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稷地会盟,郑庄公约上的是鲁桓公而不是鲁隐公。因为此时鲁隐公已经死了,他也是被杀的,杀人者正是鲁国权臣公子翚。
鲁隐公是春秋时代著名人物,因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开始的,而且是以鲁国纪年记录的,鲁隐公因为其年号常被提起。
~~~诸姬之长~
在天下诸侯中,鲁国属于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四弟王子旦在今天河南鲁山建立鲁国,因为周公要留任镐京,就让长子伯禽代为就国,伯禽就成了鲁国实际开国君主。周成王即位后,殷商旧部及徐国、奄国等东方方国伙同三监叛乱,并企图重建商朝。周公率军平定三监叛乱后,又大举东征并取得最终胜利,灭掉了许多效忠商朝的国家。然后,周公把原封在河南鲁山的鲁国迁至东方,并以奄国故土为国都,即曲阜。据《竹书纪年》记载,商朝献庚、阳甲两代商王都曾建都于奄,到盘庚才迁都于今天河南安阳的殷地,周公将鲁国迁至奄这个殷商遗民聚集之地,就是要加大这里的控制力度,以配合齐国镇守大周东方。而周公旦则得到陕西岐山北为采邑,这里是周人发迹地,被称作“周原”,这就是周公称呼的由来,周公旦去世后,其次子陈世袭周公爵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