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圭木村二三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年前杀猪网鱼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又过了一个月,愿意为杨记红糖铺种甘蔗的人家在村长的见证下,与杨玮签订了合约。

  杨玮以两文一斤的的价格收甘蔗,不管村民提供多少,一律不拘。

  这卖甘蔗可比卖菜挣钱的多,家里干地多的人家一年也卖不了二两银子的菜钱。而且菜得好生照顾才会长的好,不然长的又丑又小的没人买,只能自己家里吃。

  但甘蔗不一样啊,只要按时施肥让甘蔗营养充足,一块地便能年产上千斤的甘蔗,这买卖可真的是划得来。而且杨家铺子有自己的牛车,每次收甘蔗时都会派店铺小二来拉,也让村名们省去了不少麻烦。

  穆家也与杨家签订了份合同,不过没让村里人知道。等又过了两个月,有村名去镇上买红糖时,在杨家铺子看到了穆记鸡蛋酥的出售窗口,回来给一宣扬,大家这才知道原来穆家早已与杨家合作了。

  秋去冬来,圭木村又迎来新的一年。腊月二十八这天是池塘捉鱼的日子。

  村长拿出保管了一年的大鱼网给年轻小伙们,十多个人组成捕鱼小队。村长大儿子在池塘中间撑一叶小舟,帮着池塘周围的人撒网。

  每年打鱼只网一次,就算有漏网之鱼也不会再去网。因为能漏掉的大部分是小鱼,没几斤肉不说还卖不了几个钱,不如留着养肥了来年再网!

  村里早就联系好了镇上几家酒楼,他们派牛车来拉鱼。那几家酒楼每个分百来斤,轻轻松松就能把鱼分完。

  这些酒楼和圭木村合作多年,大家合作还算愉快,彼此也不会因为物价的上升下降而改变价格。

  鱼一卖完又到了分钱的时刻,大家全都兴奋的呆在池塘边等着。就算天气再冷也打消不了他们的热情,今天拿了钱,明天便可以去镇上采购新年物资。

  今年是圭木村过的最富裕的一年,先是杨玮买地的钱每家分了几百文,接着又是这卖鱼分的一百多文。

  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家里干地多的那一类村名,他们才是最大的受惠者。

  他们以前因为家里干地多,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卖完家里所有的猪,然后把钱存着留着来年买别家打谷子时换下的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