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这位小姐不太正常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大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为了追求品质,巴县人在明前茶鲜叶的采摘上,都是只用茶芽。茶芽十分细嫩,上面还带着茸毛,也称”白毫“。而这种白毫到第二、三叶渐少,第四叶时就消失不见了。所以人们用眼睛辨别茶叶的好坏,就看白毫多不多,白毫多者,其采摘的原料幼嫩,多是好茶;反之则是原料粗老,价格低廉,味道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茶树在这头一茬冒出来的茶芽,不可能都极为统一的只有芽尖那一点,有着长得着急一些的,此时已冒出二、三叶了。采摘的时候又不可能细看,双手翻飞采茶时,只会把这年新出的茶芽一起采。再在炒制之前,进行一次分拣,挑出所有芽尖,其余二、三叶甚至四叶,都算作次等茶,虽也炒制出来,却卖不出好价钱。

  大西大师这泡茶,从钟灵玉尝出的味道来看,比芽尖味道稍浓郁些,还多了一丁丁的苦味。不过因为炒制的手法实在高明,这点子苦法在味蕾不如钟灵玉那么敏感的人喝起来,完全喝不出来——可以说,一般老茶客都喝不出。又由于它的甘醇消滋味比芽尖更甚,味道反比芽尖炒制的茶还要好。

  既有明前茶的清爽甘醇,又兼雨前茶的滋味浓郁,还少了雨前茶那淡淡的苦味,再加上明前茶才刚刚采摘炒制完,茶树还来不及冒芽,不及采第二道,故而钟灵玉一猜一个准。

  大西大师既承认,钟灵玉便不客气,拿过泡茶的壶来细看叶底。果然,在热水中舒展开来的茶叶,不光有二、三叶,甚至还有第四叶!

  她不由赞叹大师制茶手段的高超。

  对于制茶手段高超的人来说,即便原料不大好,也能炒制出味道十分出众的茶来;反之,原料再好,制茶手段不高明,制出来的茶不是有植物的清涩之气,就有一股子焦糊味。

  制茶方法,向来是独家秘密,钟灵玉虽心里如猫挠似的很想知道,却也不去过问——她想知道,也不过是纯粹爱茶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并不是贪图这款茶能制造出的经济价值。

  她放开茶壶,冲大师神秘一笑,从身边的包袱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瓷罐来,道:“我也泡一款茶给您老尝尝。”

  大西大师正得意呢,却没见到钟灵玉的极力称赞,反而拿出另一款茶要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