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独乐阁白墨笙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幸而,我们开酒坊的,还有些酒酿可以充饥,虽食不果腹,但也不至于饿死。一日,一位而立之年的男子饿晕在酒坊门前,咱们的老祖宗韩玉婷不忍心见死不救,便将这男子扶进酒坊,煮了酒酿粥与他吃。男子食后,恢复了精神,荣城天灾,他双亲已亡,无家可归,便留在酒坊当了伙计。”

听到这里,韩七七佩服的说:“老祖宗可真是好人呐!”

韩玉娘刮了一下韩七七的鼻子,接着讲下去:“后来,荣城大旱过去,收成好了起来,韩家便重新做起了酒坊生意。男子开口对老祖宗说,天灾之前,男子家里也是开酒坊的,对酿酒有天赋异禀的本事,就是可以听到酒母发酵的声响,通过声响来分辨酒母的好坏,酿出口感醇厚的美酒。”

“老祖宗便让他制了几次酒母,用他制出的酒母酿出的酒来,果然不同凡响,馨香四溢!便请男子入赘了韩家,将女儿许配给他。从此,咱们韩家的后人,便都有了这个听得酒母发酵的本事,酒坊的生意,也蒸蒸日上,更加兴隆了。”

“哇!”听完韩玉娘的故事,韩七七由衷发出了一声赞叹!

这时,身后的娄源平一把抱起了韩七七:“走!跟爹娘做新酒母去!”说罢,一手抱着韩七七走到墙边,一手拿起韩七七进来时放在地上的烛台,向外走去了。韩七七趴在爹爹肩膀上,露出个小脑袋瓜,咯咯笑着冲韩玉娘说:“娘!你也快些来啊!”

“当心石阶太滑,莫摔了。”韩玉娘在父女二人身后嘱咐着,笑着摇摇头。走到墙边,拿起了挂在墙上的另一个燃着的烛台,跟在父女身后,走出了酒窖。

一家三口走出了酒窖的地门,娄源平将韩七七轻轻放在地上,合上两扇地门,上好了锁。三人走出储酒房,穿过堂屋,回到酒坊,开始制酒母。

韩玉娘先将拌了酒曲的粮食放入锅内蒸煮,蒸煮过后的粮食更容易发酵,称为酒酿。

待半熟的酒酿出锅后,娄源平便将酒酿抱去酒坊外的晾堂,将酒酿均匀铺洒在晾堂特制的石板之上晾晒。晾晒过后,再将酒酿装进酒坛,用黄泥简单封存起坛口,搬进酒窖发酵成酒母。

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并不醇香,还需要经过天锅的蒸馏和冷凝,方可制出美味的琼浆玉液。

几日后,待窖池的酒母发酵老熟之后,娄源平便去屋外引了山泉水的竹管下,接了新鲜的泉水,放进天锅的上层,又将天锅的下层用酒母填满。接着,点燃天锅下的炉灶,待柴火旺盛,蒸煮酒母,蒸出的酒气被天锅上层的泉水冷却,凝成酒液,顺着锅身内的集酒沟,一滴一滴汇集到锅内的导酒管中流出,佳酿“七里香”便初步制成了。

韩家用的古法天锅制酒,需将酒液反复蒸馏,去除酒液中的不良杂质,使酒液变的更加醇厚,此法出酒不多,浪费极大。但也正因如此精益求精,即便是刚刚制成的鲜酒,也比其他酒坊中陈酿一年的酒液更加醇美香醉。酒坊七里之外,便可闻到淡淡的酒香,故而得名“七里香”。

这佳酿“七里香”,是韩家十几代传下来的秘制配方酿造而成。酒液通透晶莹,入口柔润醇厚,回味长久。饮后不口干,不上头。声名远播,生意极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