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伴你臻途无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清净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她的脸色有些苍白,身形也消瘦了许多。整个人坐在蒲团上,仿佛没有什么重量。虽然已经入暑了,山里的晨风还是有些许凉意。此时山风从窗外习习吹来,竟让她看起来似有微微寒颤的感觉。

  清净庵的禅房都建筑在西侧的悬崖之上。慧娘的禅房是在西厢最靠后的一间,再往后就是后院,后院的西北角上就是高大的钟楼。

  禅房朝西开的这扇大窗,让房间显得特别的宽敞明亮。窗外就是悬崖,最适合远眺。崖前的几座山峰阶梯似的一座矮过一座,远处山坳里一处人烟密集的所在便是徐村了。

  天好的时候,隔着几座山也可以遥遥看到远处的徐村。尽管阡陌如棋盘,房舍比棋子,人大概也就是蚂蚁大小,根本分辨不出什么。慧娘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仍然就是坐在这窗前,手中一卷佛经,从晨钟破晓到金鸦西坠。

  慧娘稍感欣慰的是,自她来到清净庵后,徐老太爷一一兑现了他的许诺。自己以前忧心惧怕的事情,诸如大太太不慈、徐家不义、对两个孩子的照顾不周甚至体罚打骂的担心,看来都是过虑了。老太爷毕竟一把子岁数了,还是都早早的安排好了,都定下了,她才可以安心的青灯古佛啊。

  虽然说最初这一个月见不到孩子们,极是难熬。但这也是为了给孩子们打磨性子。慧娘知道以前自己太是放纵他们的天性了。如今没了父母的庇护身前,他们若是还不知道隐忍二字怎么能行。姊弟两个都必须加快长大的步子了。

  昨日徐家来信,说书儿亲事的已经定了。这门婚事是徐老太爷亲自出面说和的。据说已经久不出门老爷子坐上牛车,咿咿呀呀的晃了大半天才到了县城。找到刘举人家里。两个人关着门吃了茶,喝了酒,用了饭,又吃了饭后的消食茶。跟着去的几个家人终于盼到他们开门出来。刘举人拉着徐老太爷的手,一直谈笑风生的把他送到了客房,方才道了晚安离去。

  老友见面具体说了什么,众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双方对结果都颇为满意。要说书儿父亲是新晋天子门生,嫡母是当朝李阁老的孙女,这门婚事本是男方高攀了。好在书儿还有个“佛缘深厚的转世童子”的生母,倒是让刘举人家觉得压力减少很多,最终对这门亲事点了头。

  依据本朝的风俗,正式定亲前双方是要见面亲眼相看的。如果满意,男方便会把一枚钗子亲手插在女子头上;如若不成,也会客客气气地双手奉上一匹锦缎为女方压惊。徐老太爷又在冯氏的陪同下,不辞辛苦地带着书儿二进县城,相看了未来的良人。

  据传信的管家婆子说:还没等一杯茶吃完,那家公子刘欣睿就迫不及待的把一把贵重的金钗插上了书儿小姐的发髻上,惹得两家大人开心得大笑不已。

  现在已经换了帖,下了定。婚事定在三年后,书儿也及笄了,和慧娘当初计划的一样。看来女儿的事儿总算可以放下心了。臻儿是男孩,考科举也罢,在家务农读书也好,有他的父亲看顾,安安稳稳的日子总是不愁的。

  慧娘对臻儿的期待是有些矛盾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